歌华设计携手斯芬克,为工业产品设计学生定制开发课程内容,使其更有针对性地参与文化衍生品的设计,紧密结合“京师万象图”项目以及北京非遗中轴线的文化背景。
北京歌华设计有限公司依托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设计资源、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聚拢优秀设计资源,整合上下游产业要素,发挥“歌华设计”品牌效应,提供专业化设计服务,深耕文化IP授权运营,开发自有品牌产品,推动创意设计与城乡建设、文化产业、科技创新、品牌建设、产品制造、教育培训等行业融合发展,提升北京设计名城国际影响力,助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京师万象图”项目介绍:
京师万象图项目按照北京中轴线申遗的实际内容,参考《京师生春诗意图》等古画内容,全新创作的一幅以清朝时期北京中轴线为核心内容的风貌长卷。
游客通过一键入画穿越的体验方式,进入画中游览,根据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剧本任务。
同时在项目展馆线下设置与画中NPC点位相对应的交互场景,真正做到线上线下交互,沉浸式的体验京师万象。
项目运营阶段,除展馆内画中剧本任务外,项目还将创新性地开发并部署多元沉浸式交互场景剧本任务,围绕北京中轴线上的15处遗产点,构建数十个紧密相连的NPC沉浸式体验点。
游客可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参与,穿越式地感受历史,深度了解传统文化,进而强化民族文化自信。历史遗产也将通过本项目的呈现方式重现活力,真正“活”起来。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通过非遗中轴线文化与“京师万象图”数字文旅项目的结合,赋予工业产品设计学生参与真实商业项目的宝贵机会。
课程不仅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非遗文化和数字创新,还能通过商业化实战经验,将学生创意转化为具有文化价值与市场潜力的产品。
学生不仅可以获得专业实习证明,更有机会在业界专家指导下打造自己的作品集项目。
希望能通过该课程吸纳更多设计专业的优秀人才,并推动优秀作品的落地,助力中轴线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课程成果与目的:
课程成果
1、深度理解与传承传统文化
学生将通过课程深入了解、学习北京中轴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历史背景与艺术美学,以“京师万象图”项目为载体,研究清代北京风貌长卷的文化内涵。通过艺术创作与设计表达,学生将在实践中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解读,助力非遗文化的现代传承。
2、构建沉浸式数字交互产品设计能力
课程围绕“京师万象图”线上线下交互体验,通过场景化的角色任务设计,帮助学生理解数字交互背后的设计逻辑与文化寓意。学生将亲自参与NPC剧情创作、点位与交互产品的开发设计,使作品兼具历史内涵与用户体验优化。
3、文化衍生品的设计与商业化实践
学生将以北京中轴线文化为灵感,结合数字文旅场景需求,设计出切合项目场景的体验式产品、具有市场潜力的文创产品。课程覆盖从概念提案到实际生产的全流程,让学生体验将创意转化为实物的全过程。优秀作品将有机会进行正式的展示推广,甚至成为文化产品线的一部分。
4、多维度提升个人专业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本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独特的实战机会,还特别邀请行业专家全程指导。学生将通过作品集项目的打造积累实际案例,同时收获北京非遗文化产业的实践经验,为未来职业发展增添竞争力。
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
了解传统文化:
深入探讨北京中轴线的文化意义与历史价值,体验如何在现代语境中融入非遗元素。
提升设计能力:
从数字交互到衍生品开发,系统掌握文化创意设计的全流程。
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
将非遗文化与现代设计结合,赋予传统文化全新的生命力和商业价值。
时间安排
具体时间和课程以实际安排为准
第一阶段:基础阶段
第1周:课程介绍与项目启动
时长:2小时
内容:
项目概述,结合非遗中轴线及“京师万象图”项目,讲解项目背后的文化历史背景与设计价值。
讨论项目中的设计元素、历史故事与现代技术结合的创新点。
明确文化衍生品的定义和设计要求,提出交互与工业产品设计方向的具体目标。
预期成果:
学生对项目的文化背景、艺术风格、设计方向有基本了解,明确各自的设计方向。
第2周:沉浸展览体验与灵感收集
时长:京师万象图项目体验及技术介绍 + 2小时讨论与反馈
内容:
组织学生体验“京师万象图”数字展览的demo技术阶段,了解沉浸式体验数字化展览(线上/线下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定),记录文化符号、设计元素、产品设计机会、用户体验等。
讨论如何将中轴线文化和沉浸体验转化为丰富的场景搭建及文化衍生品设计的灵感。
预期成果:
学生初步形成设计思路,工业设计的学生通过对文化元素的内涵、图案、色彩、形态的聚焦,设计包含但不限于:具有文化特色和传统文化概念的功能产品、交互触点产品、文化创意产品和用户体验流程。
第二阶段:概念设计
第3周:功能与文化结合的产品概念设计
时长:2小时
内容:
通过分析中轴线文化符号及其背后故事,探讨如何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设计中。
结合展览中的用户互动体验,构思衍生品的功能性设计,如场景化交互体验产品、展陈设计、文化创意纪念品等。
进行概念草图设计,明确产品的功能定位、外观设计与文化内涵。
预期成果:
学生完成初步的工业产品设计草图,并结合文化元素提出设计逻辑。
第4周:产品设计深化与技术实现
时长:2小时
内容:
指导学生完善设计细节,探讨产品的材料选择、生产工艺及可持续性。
分析衍生品的市场需求与用户体验,考虑如何通过设计提升产品的商业化潜力。
学生开始制作产品原型或3D模型。
预期成果:
学生完成初步原型或模型,具备功能性与文化内涵相结合的设计方案。
第5-6周:设计评审与优化
时长:2小时
内容:
对学生的产品设计进行技术评审,探讨产品的可行性与量产潜力。
根据乙方企业的经验,提供技术与市场优化建议,帮助学生完善设计。
预期成果:
学生根据反馈优化设计,完成可投入生产的工业产品设计方案。
第三阶段:展示与反馈
第7周:设计汇报与专家评审
时长:2小时
内容:
学生向乙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展示最终设计作品。
专家评估作品的创意、技术执行力、市场可行性及文化传承效果。
讨论优秀设计作品的商业化潜力,探讨未来合作机会。
预期成果:
学生获得来自企业和行业专家的反馈,并了解设计作品的市场化发展路径。
第8周:总结与优化
时长:2小时
内容:
结合专家评审反馈,进行最后的设计优化。
讨论设计作品的商业化落地流程及未来发展机会。
为优秀设计学生提供更多实习与合作机会。
项目预期成果及案例展示
预期成果
1:具备市场潜力的文创或工业设计作品
学生将基于“京师万象图”数字文旅项目与北京中轴线文化,完成一件文创或工业设计作品,例如:
-动态灯具:灵感来源于中轴线古建筑的屋檐纹饰,通过内置传感器与灯光互动,让灯具在夜晚呈现出犹如古画中灯笼辉映的氛围效果。
-文化周边饰品:以画中NPC角色的服饰纹样或场景图案为设计元素,开发包括书签、首饰或香氛产品等多元化文创产品。
-创意桌面摆件:结合非遗手工艺与现代材质制作,例如以中轴线遗产地标如钟鼓楼为原型设计的多功能桌面摆件,既可用作装饰,也可作为储物盒或文具收纳。
作品将以实物或虚拟渲染形式呈现,加入学生的个人作品集,为其未来的职业规划增添一份极具竞争力的设计案例。
-交互体验道具:根据展览内容与文化历史背景元素,以清朝扇子为媒介,融入现代技术,结合产品设计语言将其开发为沉浸式展览中的互动道具。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围绕项目主题形式不限)
2:交互设计成果与文化融合体验
学生将深入参与“京师万象图”项目中的交互场景设计,结合NPC的任务设置,完成一项兼具趣味性与文化传播功能的交互体验,例如:
- 角色互动任务设计:设计一个以游客身份探索中轴线文化的沉浸式体验任务,结合技术和语音引导,帮助游客了解遗产点的背后故事,如钟鼓楼的计时传统或大高玄殿的建筑布局。
- 触摸式互动装置:开发一个“入画点”的交互装置,游客通过触摸场景中的道具解锁《京师万象图》中不同景点的细节,例如人物服饰的工艺特色或建筑的雕刻技法。
- 数字+实物联动产品:将数字文旅体验与线下文创产品结合,如以画中桥梁为原型设计的拼装模型,附带AR功能扫码还原清代桥梁的历史风貌。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围绕项目主题形式不限)
往期京师万象图项目体验的展示现场图
实习证明评价标准
1. 功能与文化结合度
作品是否深度挖掘并体现了北京中轴线或非遗文化或京师万象图项目的独特价值。
设计是否将功能性与文化内涵相结合,能够增强用户的文化体验。
2. 技术实现的可行性
设计方案的技术实现是否具备可操作性。
产品是否适合工业生产或数字场景部署。
3. 市场潜力
产品是否具备实际的商业化潜力,如吸引力、实用性和可推广性。
设计是否符合当前市场需求,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通过以上实践,学生不仅可以完成学术和创意的综合提升,更能切实参与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事业中,为传统文化注入当代设计力量。